温斯敏先生(Albert Winsemius)
温思敏出生于1910年,来自荷兰,于1961年领导一个联合国团队来新加坡,协助草拟新加坡的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与新加坡结下不解之缘
李光耀很赏识温思敏的建议,让他成为新加坡的长期顾问。他几乎每年都来新加坡两个星期,一直到1984年。他原来对西班牙政府提建议,但不被采用,而李光耀是温斯敏的伯乐。温斯敏对新加坡政府提出的许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如保留莱佛士铜像与英文街道名称,使国际投资者安心;他也帮助新加坡获得像Shell与Exxon这样的跨国投资者。他正确地反对保护主义,建议从像生产衣服之类的低端工业开始,后来又发展到电子、航运、金融等方面。他也高瞻远瞩地远在1970年就提出建立新大学(或学院)的建议。在李光耀的赏识下,温斯敏的正确建议获得实施,帮助新加坡取得重大的发展。
在金融方面,温斯敏指出纽约与伦敦这两大世界金融中心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新加坡可以填补这时差,成为金融中心。当时英国为了在香港的利益,反对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发展,说新加坡这么做,就得退出英镑区。结果李光耀果断决定进行,并取得成功。
温斯敏于1996年去世,南洋理工大学于1997年成立Albert Winsemius教席来纪念他对新加坡的贡献。他曾经长期担任国家工资理事会主席,对新加坡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林崇椰教授长期担任这职务,直到2012年退休,成为终生荣誉教授。
总理李显龙在2009年10月宣布,政府将把通往水生科学研究中心的道路命名为Albert Winsemius
Lane(阿尔贝特·温斯敏巷),以纪念已故荷兰籍首席经济顾问温斯敏博士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这是我国自独立以来,首次以外国平民百姓的名字为道路命名。
 |